1. <tbody id="kmaoj"><pre id="kmaoj"></pre></tbody>
      
      
      <span id="kmaoj"></span>

        返回 茶道與錫茶托 1

        茶道與錫茶托

                茶托是用以襯墊茶杯的碟子,古代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,亦稱“瓷盞托”。始于南朝。唐代逐漸增多,盞托托口一般較矮,口沿卷曲作荷葉形;茶碗則作花瓣形。宋代南北瓷窯普遍燒制,盞托幾乎成了茶盞的固定附件,托圈增高。明代盞托呈船形,又叫“茶舟 ”、“茶船 ”,清代盞托則作圓形。

                茶托為日本茶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實用的基礎上注入了很多的典雅品味。清代“金泰源造”款海棠形錫茶托,已形成漂亮鯰魚斑,極有味道。在日本的煎茶道中,錫茶托是用到發黑或有鯰魚斑才更符合其審美。 清代中期制錫工藝發展到頂峰,涌現出了不少具有高度藝術修養的錫器工藝大師,沈存周、盧葵生、朱石梅在制作工藝、材料、裝飾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,制作出了一批獨具創新的錫器精品,把錫器推向了一個新的鼎盛時期。

        小判形茶托茶道與錫茶托

                由于白錫耐酸耐堿,受潮氧化又會生成一種極薄的氧化膜而阻止進一步氧化,過冷又會轉為粉末狀的灰錫,因此,除東北、華北北部、西部高原等少數極其寒冷的地域外,中國的城市與鄉村,到處都有錫器的蹤影。就在這時,民間的日用錫器進一步普及,錫器與人們生活已經息息相關。

        按這一時期流傳至今的錫器分類,計有禮器、飲具、食具、燈燭具、煙具、熏具、文具等等,其中又以飲具、燈燭具最為常見,而飲具中又以錫壺為多。

                可是錫器為何在民國時逐漸消亡了呢?有人認為錫器消亡是因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一把稍微好的錫壺,價格相當于一個普通工人半個月工資,當時價格低廉的玻璃制品、鋁制品大量面市,使手工錫制品徹底喪失了生存空間,這也是錫器從人們生活中消失的決定性原因。此后,錫匠們紛紛轉入白鐵業,伴隨人們近千年的民間錫器業也隨之消亡了。

        老錫茶托茶道與錫茶托


                雖然目前錫器收藏還不算熱門,但是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新仿品。對于錫器的鑒別,專家指出,主要看“造型”和“皮殼”。錫器的造型,吸取了我國歷代青銅器、陶器、瓷器的典雅外觀,由于長期受其它工藝門類的影響,鑒別錫器的前提就是要熟知其它工藝門類器物造型的時代特征;“皮殼”也就是包漿。

                一件老錫器表面會生成一種極薄的氧化膜,這層膜會因時間不同和錫料中其它金屬含量的不同,呈現出黃褐、紫灰、紫黑、銀灰、黑褐等色彩,并與金屬錫的質感、光澤混在一起,形成不同的皮殼,成為錫器鑒定的重要依據。


        銅茶托茶道與錫茶托

                除了造型和皮殼,收藏者還應注意錫器的保存狀況,因為錫器質地比較軟,年代久遠容易磕碰,這也是一件好錫器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。綜上所述錫器收藏正當時候,錫茶托與錫茶罐又是當今茶人熱捧的,所以收藏一點老錫器來提高品位與保值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        文章來自:鐵壺之家
        御釜屋-小泉精品會
        盞中宇宙-天目收藏藝術大賞
        臻品砂鐵壺專場
        相關搜索
        鐵壺與茶道相伴而生, 日本人的傳家寶
        日本鐵壺與中國茶壺,皆為茶道器具,有何區別?
        一定要收藏的家庭泡茶小妙招,從此讓你泡的茶不輸給任何人!
        怎樣的鐵壺值得收藏,具有升值潛力?
        收藏日本老鐵壺前,這六點你必須知道

        猜你喜歡

        首頁

        首頁

        分類

        分類

        咨詢

        咨詢

        發現

        發現

        我

        官方400電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