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把日本鐵壺,看似簡單,實則內蘊乾坤。鐵壺的組成一般分八個部件,看鐵壺時,這八個地方,需要一個不落的挑選:
一、壺身
毫無疑問,鐵壺的壺身是鐵壺最主要的主體,決定了鐵壺的容量。他的造型線條美決定了一把鐵壺外在的美感。鐵壺通過反復的工藝,鑄造的肌理質感,體現了釜師高超的鑄釜技藝。而京都式樣的鐵壺,更以高肉鑲嵌金銀圖案,來體現一把鐵壺的華貴。
二、壺嘴
流口,也就是我們說的壺嘴,最早的鐵釜使用竹勺舀茶水進行品飲,隨著飲茶方式的改變,人們為鐵壺加上了流口,使得鐵壺形成今天的樣式。
一個好的壺嘴,除了具備舒適的出水體驗之外,好的壺口任何角度觀察都非都美觀大氣,與壺身結合天衣無縫。
上口高度應該與壺上口一樣高,以避免煮水時過早溢出。
三、壺蓋
壺蓋于壺,好比是人體的頭部,其好壞美丑對于鐵壺的整體美感非常重要。壺蓋的主要功能在于蓄積沸水蒸氣能量,使水更容易煮沸。一般而言,鐵壺蓋無通氣孔,因此壺蓋不宜太密合或太緊,以推向一側時另一側不留有空隙為宜。
四、摘鈕
摘鈕是壺蓋上的組件,起初專為方便打開和扣上壺蓋而制作,其下部與壺蓋的連接部分稱為“鈕座”。摘鈕造型眾多,常見的有松果、魚、貝、靈芝、貔貅等。
一顆完美的摘鈕,對鐵壺之美有畫龍點睛的功效,亦可以達壺沸而鈕不燙之境,是鑒定名門鐵壺的重要標志之一。
五、提梁
提梁是鐵壺與鐵釜的主要區別之一。小小的一柄提梁,同樣凝聚了許多釜師的心血。一把好的鐵壺甚至能做到提梁不燙手,提梁上更可以加以蟲蝕、金銀鑲嵌等工藝,任憑釜師鑲金銼銀,精雕細刻。更有多個堂口把鐵質的壺身上安上銅或銀質的把手,大大,以此增加鐵壺的華美與珍貴。提梁的品相以挺立穩固為佳,因此,建議在使用的過程中,盡量減少掰動,以免影響品相,降低鐵壺的價值。
六、環付
環付是提梁和壺身的連接部分,每個鐵壺有一對,為固定連接提梁之用。環付選定的位置點,一般而是壺的重心平衡處,造型以鬼面或者不明獸居多,還有植物、動物、神器、事物等。
七、羽(羽落)
羽:其設計主要便于架設風爐之上,或為增加受火面積,集中火力于壺身下方為目的,一般的形狀大部份為不規則缺刻裙邊,但亦有少數為平整無缺刻或有平整鋸齒狀紋者。
八、響片(鳴金)
響片,亦稱“鳴金”,指在壺底部的三四片鐵片,相傳是釜師專為茶人禪修而作??瓷先ゲ黄鹧鄣膸灼F片,卻決定著一把鐵壺燒開時的聲音,鐵壺響片的發聲至今已然是謎,但煮沸后發出聲音似乎已經成為鐵壺意境美的一部分。
九、澆鑄口
鐵壺的制作為澆鑄成型,澆鑄口即是鐵壺澆鑄的鐵水入口。澆注完成,冷卻后會在鐵壺底部留有痕跡,一般會進行簡單的打磨、修復。
十、款識
鐵壺的款識,是釜師作品的重要判斷依據,而釜師,堂口直接決定了鐵壺的形制、品質、審美以及價格。許多鐵壺藏家甚至會鐘愛獨一釜師、堂口的鐵壺,針對性進行收藏。欣賞一把鐵壺的過程,更是與一位釜師,通過傾注了他自身鑄物心血的作品進行對話的過程。
佐藤勝芳 銀摘繩紋櫻砂鑄鐵壺
點擊詢價清光堂 筋丸鐵壺(銀摘)
點擊詢價曉誠金工 鏡面藤摘本色純銀橫手急須
點擊詢價荒井工房 姥口型霰鐵壺(嵌銀提梁)
點擊詢價曉誠金工 立筋橫手純銀急須
點擊詢價田山和康 柚子形大號砂鑄鐵壺
點擊詢價薰山工房 半月砂鑄鐵壺
點擊詢價云色堂 純金鑲嵌茶磨形鐵壺
點擊詢價高陵金壽堂 復刻龜文堂丸形波千鳥鐵壺
點擊詢價菊池真吾 新寶珠菊砂鑄鐵壺
點擊詢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