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而言,鐵壺收藏會力求精致、款美、工巧、品好、年古、稀有、名家造、材質佳。不過,論及最能呈現鐵壺奇絕工藝與意韻氣質的頂級藏品,無不以 “鐵打出”為最。
“鐵打出”之技始于江戶時期,即僅以一塊鐵片,將作品全貌以錘打方式來完成。這個過程中,需要將鐵片不斷反復加熱后錘打、延伸,除了厚度均一,更要拿捏各個細部的錘打力道,以及彎曲連接處的成形處理,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盡棄。由于鐵的延展性是所有金屬中最低的,其難度幾為金工之絕,而且此技藝早已承繼無人。
史料記載,金工名家山田宗美(1871—1916)14歲即隨父親山田宗光學習鑲嵌、打出技術,16歲即接下父親基業,并在原有打出技法基礎上將鐵質的錘煉打造發揮更甚。山田宗美也以其千錘百煉的系列作品被業內評價為“在金工壺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”。如今,在專門博物館中即有山田父子“鐵打出”作品展示。
同時,“鐵打出”也不斷為山田宗美贏得隆譽,攬獲國內外展賞獎項三十余次。而山田宗美由“鐵打出”延伸創造的鐵包銀壺具,更是“骨灰級”藏家心頭之好,一旦擁有,就不會再行轉手。鐵包銀是先將銀器成型,再用“鐵打出”錘出與銀器大小吻合的鐵片,最后進行緊密接合。由于相當耗力費時,需要金工師極大的耐心與穩定度,加上成形難度高,所以鐵包銀存世之作十分稀少。目前,“鐵打出”身價多在百萬元以上,部分藏品甚至達到三五百萬的高價,并且一壺難求。
佐藤勝芳 南部形櫻砂鑄鐵壺
點擊詢價高陵金壽堂 復刻上田照房寸胴形布袋文鐵壺
點擊詢價佐藤勝久 平丸型櫻肌鐵壺
點擊詢價鈴木主善堂 南部形梅紋鐵壺
點擊詢價虎山工房 富士形馬砂鑄鐵壺
點擊詢價林陵祥 喜鵲啼春錘目紋口耳一體銀壺
點擊詢價瑞心堂 白居易金銀鑲嵌鐵壺
點擊詢價蟠龍工藝 純銀 連年有魚銀壺(鍍金)
點擊詢價李小白 純銀 鳳口霰點銀壺(熏銀)
點擊詢價喜泉堂 家人物布目鑲嵌鐵壺
點擊詢價